--- title: 键盘的随想 slug: explorer-keyboard date: 2011-10-31 11:13:45 updated: 2020-09-04 22:19:16 tags: - 文化 - 手写 - 键盘 - 随想 - 网络 - 平板 category: 杂思 cover: /images/2020/09/2020090422185883.jpg summary: PC 时代可以说已经到来。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交流方式逐渐的开始转移到了电脑。所以,与电脑相伴而生的键盘输入方式也逐渐的为大家所接受,成了一种格局,或者说是一种文化。 --- ![打字机](/images/2020/09/2020090422164876.jpg) PC时代可以说已经到来。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交流方式逐渐的开始转移到了电脑。所以,与电脑相伴而生的键盘输入方式也逐渐的为大家所接受,成了一种格局,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没有人可以很确切地说平板将能替代键盘,原因便是这份割舍不了的键盘情思。 ## 一、键盘的历史简述 查阅了维基百科便可知最早的键盘可能是出现在17世纪初,那时的打字机上配备了键盘。有记录的是在1868年,被称作“打字机之父”的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获得了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打字机的经营权。随后几年,人们设计出实用形式的现代打字机并首次规范了键盘基本格局,即出现了现在的“QWERTY”键盘。但目前使用更广泛的电脑键盘,人们通常称为“keyboard”。 到了20世纪中叶,键盘又多了一个用武之地——作为电脑的基本输入设备。可以说,目前的时代怎么发展,键盘无论怎么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却从未变过。那便是,作为PC的输入设备进行数据录入。 ## 二、键盘与手写 就像我之前的那篇[《那段文字,那些情》](/those-words-my-love)中说的那样。在这个信息爆发的时代,我们手写的次数越来越少。聊天、上网、游戏,2.0的网络普及带来的是更多的交流。而作为网络言论的接收者和创造者的我们,录入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便是——键盘。 对于手写,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签字时才会想到。有时,我们会提笔忘字。每当想写较长的文章时,我更喜欢在电脑上写。因为,很多时候,我的思想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片段。而使用键盘的好处在于我可以快速的将我的思维中的灵感记录下来,再进行编辑。 键盘打字更加轻松自由,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你只需要快速地敲击几下便好。而与之相对的手写,则更像是一种既费体力又费脑力的事情。用笔的力度、字的好看与否、段落的布局,你要关注到方方面面。 所以,写字,更像是一种艺术化的行为。而在今天的世界,信息高速传递的背景下。我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文字本身所传达的思想而不是字体本身的美丑。就像说,钢笔代替了毛笔,键盘取代了手写,字的本身不断在被弱化。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千篇一律的铅字从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书法所独有的魅力。 ## 三、键盘文化 美国社会科学家David popenoe说过: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而作为已经被大家广泛认知的键盘一样也带来了另一类的文化冲击。以下列举的便是几种相关的表现。 ### 1、提笔忘字,写错别字。 由于长时间的打字,对于一些字,很多时候我们只记得大致形状却不会写。往往要用时,就得查手机、查电脑。而写错别字,也是同样的情况。我至今还记忆深刻的便是在某节语文课上,我们的老师将“老师”写成“老帅”。 ### 2、另类的流行语 提到打字,不由得说的是80%的人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而搜狗等智能拼音输入软件的流行也造成了一种奇怪的流行语。就想说“压力”叫做“鸭梨”、“怎么了”变成“肿么了”、“泪流满面”成了“内牛满面”。这些错别字的诞生一开始并不是有意为之。但因为蛮好玩的,所以也就流传开了哦。 ### 3、看不懂的火星文、象形字 “火星文”的火爆甚至一度出现了专用的火星文输入法。“囧”等字的广泛使用也体现了古汉字的魅力。但这些无不是键盘文化的另一种冲击。在人们更多关注思想而不是汉字时,作为媒介的汉字便被大家弱化了。对于那些使用火星文的人士而言,他们关注的是你是否理解,而非是否正确。 ## 四、键盘是否会被淘汰 在我看来,在目前的20年内键盘的地位还无法被撼动。对于目前已经在用的手写输入和声控输入而言,其识别率不高、麻烦的外接第三方设备并不能使它们普及。充其量也只能为某些残障人士服务。 而目前势头正火的平板能否取代键盘呢?我想不能。键盘文化是PC永远无法被平板取代的原因。正是因为平板没有键盘,所以平板的定位是娱乐而不是创作。你不会用触控式输入法来写大量的文档,同样也不会用平板和别人聊得不亦乐乎。键盘是生产设备,是信息时代很多人生存的必备工具。